偈四首

心如皎月连天照,性似寒潭彻底清。
无价夜光人不识,梦中虚度几千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比喻描绘了一个人纯净通透的内心世界,同时道出了世人难以识别真性情的遗憾。

前两句"心如皎月连天照,性似寒潭彻底清"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心灵像夜空中皎洁的明月照亮天地,本性如同清澈见底的寒潭。这两个意象都在强调内心世界的纯净、明亮和通透,没有一丝杂质。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这样的心灵就像无价的夜明珠,可惜没人能真正认识它的价值。最后一句"梦中虚度几千春"最让人唏嘘——在浑浑噩噩的世俗生活中,这样美好的心灵品质被白白浪费,就像在梦中虚度了几千个春天。这里的"梦"暗指世人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先用唯美的意象描绘心灵之美,再突然转折,道出这种美不被理解的孤独。就像拿着珍宝却无人识货,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诗歌既有超脱的意境,又饱含对现实的无奈,很容易引发现代人"知音难觅"的共鸣。

释鼎需

释鼎需(一○九二~一一五三),号懒庵,俗姓林,长乐(今属福建)人。年二十五读《遗教经》得悟,依保寿乐禅师为比丘。踰十年归里,结庵于羌峰绝顶,三年不下山。后由佛心才禅师挽其出。高宗绍兴初谒宗杲于洋屿,旋随宗杲移小溪,与之分座,由此得声。泉州守请开法延福,后退处洋屿八年,晚居东西禅。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大慧普觉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释鼎需诗,据《续古尊宿语要》所收《懒庵需禅师语》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