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良士杨无恙招同李拔可禊集虞山先一日至常熟纪游八首 其六 (丙子)

出寺日禺中,辄往拂水岩。
山庄委榛莽,涧愧林亦惭。
居人空巷来,祓此三月三。
毁体固非孝,祈福疑近贪。
喧天铙钹声,万口同喃喃。
剑门蓄奇景,遂为尘所函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常熟虞山游玩时看到的民俗场景,表达了对盲目祈福现象的思考。

前四句写景:作者中午离开寺庙,前往拂水岩游玩。看到山间别墅荒废在杂草中,溪水和树林也显得萧条。这里用拟人手法,说溪水和树林都"感到惭愧",暗示自然景观因无人打理而失去光彩。

中间四句写民俗:当地居民倾城而出,参加三月三的祈福活动。作者对此提出质疑:自残身体祈福是不孝的行为(暗指某些极端仪式),单纯求福又显得贪婪。耳边是震天的乐器声,万人一起念经的嘈杂场面。

最后两句点题:虞山著名的剑门景区本有奇绝风景,却被这些世俗活动掩盖了光芒。"尘"字双关,既指实际灰尘,也暗喻世俗喧嚣。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观的荒凉与民俗活动的热闹对照,表达作者对过度世俗化宗教活动的批评,提醒人们不要为求福而失去本心。语言平实但意蕴深刻,展现了传统文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反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