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己卯除夕督兵次建昌,候援辽左》,它描绘了作者在除夕之夜,作为一位督兵,在次建昌等待援军去援助辽左的感慨和心情。
第一句“倩扫松楸却是畴”,意思是“我本想扫去松楸的落叶,却发现它们如此熟悉”,这里的“倩”指的是请求、希望,“扫松楸”则是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二句“壮年袍鼓鬓成秋”,意思是“在壮年时,我曾身着战袍,击鼓作战,如今鬓角却已如秋霜般斑白”,这里用“壮年”和“鬓成秋”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色衰的感慨。
第三句“行藏齾龁多因病”,意思是“人生路途坎坷,多因疾病困扰”,这里的“行藏”指的是人生的起伏和波折,“齾龁”是指牙齿磨得稀疏,比喻生活的艰辛。
第四句“岁月消磨总是愁”,意思是“岁月如梭,消磨着人的青春,留下的只有忧愁”,这里的“消磨”是指时光的流逝,诗人感叹时光短暂,人生充满忧愁。
第五句“心为报恩终化石”,意思是“我一心想要报恩,但最终心却如石般坚硬”,这里的“报恩”是指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上级的感激,“化石”则表达了诗人对忠诚的坚持。
第六句“骨因酬志欲无丘”,意思是“为了实现志向,我的骨头愿意化作一座无形的山丘”,这里的“酬志”是指实现自己的抱负,“无丘”则是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一句“材官若信狂夫语,圣主如今肯建侯?”意思是“如果年轻官员相信我这狂放之言,那么现在的君主是否愿意建立侯国来奖赏我?”这里的“材官”是指年轻有才能的官员,“狂夫语”是指诗人的豪言壮语,“圣主”是指君主,“建侯”则是被封侯的奖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抒发作者在除夕之夜对时光流逝、人生艰辛、忠诚和理想的感慨,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君主的一片忠心,以及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