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旅人登高远望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壮阔山河的赞叹,也有对战乱时局的忧虑。
前两句写登阁所见:黄沙与雾气笼罩着楼台,疲惫的旅人登上高处,努力睁开倦眼眺望远方。这里用"沙黄雾碧"的强烈色彩对比,营造出苍茫的视觉冲击。
中间四句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和引发的联想:长江分割了吴蜀大地,秋色在雨中更显萧瑟。这里既写实景,又暗喻国家分裂的现状。"凯歌未报"与"野哭犹增"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前线战事不利,百姓仍在受苦。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望向西方,只见风尘弥漫,看不清远方。诗人渴望能像汉代终军那样主动请缨报国,但又不知何时才能建功归来。"弃繻"用典表达舍弃平民身份、建功立业的愿望,透露出有志难伸的苦闷。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写景大气磅礴,抒情深沉厚重,在壮阔山河的背景下,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诗中"倦眼""野哭""迷远望"等细节,让抽象的家国情怀变得真实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