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宝乘寺的佛寺,通过生动的感官描写展现了寺庙的清幽与禅意。
前两句写寺庙建筑的宏伟壮观——彩绘的梁柱高耸入云,空气中飘散着四面传来的香气。这里用"插晴空"的夸张手法,突出寺庙的气势。
中间四句聚焦于寺庙的香火气息。诗人说这里的香气适合高僧参禅打坐,不像富贵人家只是用香薰笼来炫耀。帘前点着沉香檀香,窗外飘来兰草和蕙草的芬芳。这些描写让人仿佛能闻到寺庙特有的清雅香气。
最后两句引用杜甫的诗句,说只要心静下来,就能感受到这座佛堂的清幽意境。诗人通过"心清"二字点出全诗主旨——外在的香火建筑只是表象,内心的清净才是参悟佛法的关键。
全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从视觉、嗅觉到心灵感受,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佛寺的庄严与宁静。没有深奥的佛理说教,而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让读者自己体会禅意之美。
叶衡
叶衡(1114—1175),字梦锡,金华城区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时年二十七,调福州宁德簿,摄尉,知于潜县,擢知常州。入为太府少卿,迁户部幸郎。下母,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为淮西江东总领。历知荆南、成都。乾道九年知建康府。淳熙元年(1174年),召为户部尚书,累迁右丞相兼枢密使。又次年,为汤邦彦所谮,罢,郴州安置。十年卒,年六十二。《宋史》卷三八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