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聚会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递出人生易逝、孤独怅惘的情感。
前四句写景:火红的枫林只剩一片残叶,青草地也变得空旷,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夜晚,华丽的船只在秋风中摇曳。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深秋萧瑟的氛围,"一叶旧"和"从此空"暗示着繁华将尽。
中间四句抒情:诗人收起欢聚的情绪,极目远望时心中涌起无限惆怅。平静的水面(瑶澜)和将尽的秋色(若采)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连用"寂""晏""几终"等词强化了这种流逝感。
最后两句点题:暮年心事无人可诉,只能寄托于江边桂丛。桂树在古诗中常象征高洁,这里既是对自然物的描写,也暗含诗人保持操守的意愿。
全诗以景起兴,由外物变化引发内心感慨,将一次普通的秋夜聚会升华为对时光易逝、知音难觅的生命思考。语言清丽含蓄,情感层层递进,展现了南朝文人细腻敏感的特质。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