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不寐怀陆大憩园汪七芸崖袁六复生
万山风雪一镫死,老屋打头风破纸。傲寒不卧独起舞,高歌者谁子梅子。
苍茫浮白渺天涯,万斛离愁忽涌起。江南亲旧半存亡,梦断蘹香路阻长。
七载云飞怜客瘦,千竿竹冷叹庄荒。无端今雨亦离别,轮铁劳劳役南北。
碧翁何事忌团圆,不使朋山聚一室。汪伦风雅最多情,好吟时作苍蝇声。
更叹袁丝太瘦生,词调玉管韵凄清。才人共为衙官误,如此奇寒远行路。
孤负梅花第一枝,输他桑苎翁归渡。岁寒心远书俱绝,安得与春归顷刻。
各有相思各不知,他时记取鸿泥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雪之夜,诗人独自不眠,怀念三位好友的深情之作。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篇以"万山风雪"的壮阔景象和"老屋破纸"的凄凉细节形成对比,烘托出孤独压抑的氛围。诗人不畏寒冷独自起舞高歌,展现出孤傲不屈的个性。
中间部分情感逐渐深入:
1. 由"万斛离愁"引出对江南亲友的牵挂,七年漂泊让人消瘦,故乡的竹林也已荒芜,暗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
2. 用"碧翁忌团圆"的拟人手法,埋怨命运不让友人团聚。特别描写了汪伦的风雅多情(像苍蝇声般絮絮叨叨地吟诗),和袁复生的清瘦文弱(吹奏凄清的笛声),寥寥数笔就刻画出两位友人的鲜明形象。
3. "才人共为衙官误"道出文人被公务所累的无奈,在严寒中远行的艰辛,更反衬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结尾升华主题:在这个书信断绝的寒冬,诗人渴望与春天一同归来。最后以"鸿泥雪"作结,用雪地鸿爪比喻人生际遇的偶然与短暂,暗示今日的离别相思终将成为他年回忆的片段。
全诗艺术特色鲜明:
- 善用对比(壮景与孤寂)
- 细节传神(破窗纸、苍蝇声)
- 情感层层递进
- 结尾余韵悠长
表达了古代文人典型的羁旅之愁、友朋之思,以及对仕途与隐逸的矛盾心理,具有普遍的人情味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