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南岳寺

古木阴森梵帝家,帘泉一酌试新芽。
官符星火催春焙,却使山僧怨白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却又暗含现实矛盾的山寺场景。

前两句"古木阴森梵帝家,帘泉一酌试新芽"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寺庙画面: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寺庙显得庄严神秘。僧人用山泉煮新采的茶叶,一派闲适的修行生活。这里的"梵帝家"指佛寺,"帘泉"是形容山泉像帘幕般流淌。

后两句"官符星火催春焙,却使山僧怨白蛇"突然转折:官府紧急下令催促僧人赶制春茶("春焙"指制茶),打破了寺庙的宁静。最后用"怨白蛇"这个典故(传说白蛇会破坏茶树),含蓄地表达了僧人对官府催逼的不满——表面上抱怨白蛇,实则暗指官府的压迫。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前半写寺庙的宁静祥和,后半写官府催逼的喧嚣,展现了理想中的修行生活与现实压力的冲突。诗人用"白蛇"这个意象,既符合寺庙环境,又巧妙传达了批判意味,体现了古代文人含蓄表达社会批判的典型手法。

郭三益

郭三益(?~一一二八),字慎求,常州(今属江苏)人,一作嘉兴(今属浙江)人,北宋诗人。宋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元符元年(一○九八),知仙居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徽宗重和二年(一一一九),为吏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二)。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为给事中,同知贡举(同上书选举一之一五)。出知洪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改潭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荆湖南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二年,同知枢密院事,卒(同上书卷一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