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访客在炎热夏日寻找隐士朋友时的体验,通过强烈的冷热对比,传递出对清凉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烦恼的逃避。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诗人顶着烈日(白汗如波流)来到隐士居住的山洞,瞬间感受到清风拂面、树影生凉的惬意。这里用"不见面"形容清风不可捉摸,用"冷飕飕"形容树荫的凉意,身体感受写得特别生动。
后四句转向饮酒场景:葡萄美酒(葡萄绿)像解药般浇灭愁绪,但"千杯"这个夸张说法暗示愁绪之深。最后两句最妙——当醉意让人恍惚时(魂疑),残留的暑热又变成新的敌人(雠),说明即便短暂逃避,现实烦恼仍会卷土重来。
全诗就像夏日里喝冰饮的感觉:开头是燥热难耐,中间有短暂的透心凉,最后发现根本问题没解决。诗人用这种日常体验,暗喻人生中追求精神解脱却难以彻底超脱的困境。
乐史
(930—1007)抚州宜黄人,字子正。仕南唐为秘书郎。入宋,为平厚县主簿。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以现任官举进士,赐及第。历三馆编修、直史馆,知舒、黄、商州,以老疾分司西京。为官颇以贿闻,然勤于著述。自太宗雍熙至真宗咸平间,献所著书《贡举事》、《登科记》、《广孝传》、《总仙记》、《上清文苑》、《广卓异记》、《仙洞集》等凡八、九百卷,尤以《太平寰宇记》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