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文人用笔杆子劝谏皇帝的故事,核心思想是"写文章和直言进谏一样重要"。
前四句说真心为国的文人,会通过写文章来尽忠。他们更在乎文章内容是否正直,而不是字句是否华丽。就像用毛笔(毛颖)写字一样,关键是把道理说清楚,而不是追求表面功夫。
中间四句解释写作的奥秘:好文章的道理来自作者的胸怀,情感通过笔墨传递。用毛笔比喻(史鱼是古代敢直谏的大臣),说明写文章和当面劝谏一样,都能流传千古。
后四句点明主旨:文人把劝谏的意思藏在文章里(补衮指劝谏皇帝改正错误),表面看是在搞文艺创作,实际上和那些敢当面顶撞皇帝的大臣一样,都是在做利国利民的事。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谁能想到拿笔写文章的人,功劳居然和谏官一样大呢?
全诗把写文章比作"温柔的劝谏",既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责任感,也揭示了文字的力量——有时候笔杆子比刀枪更有用。这种把文艺创作和政治责任结合起来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