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坡和渊明贫士诗寄诸子侄云重九俯迩樽俎萧然今余亦有此叹因次其韵将录寄梁溪诸弟以发数千里一笑 其三

何以写我意,寄之朱丝琴。
钟期久已死,千古无知音。
弃置不复弹,调家难绎寻。
东篱采青蕊,浊酒聊孤斟。
千驷所不顾,一斗诚可钦。
陶然又复醉,谁识渊明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孤独苦闷、知音难觅的心情,同时借陶渊明的形象展现了自己清高自守的生活态度。

诗人开篇就说:怎样才能表达我的心意呢?只能把心事寄托在琴弦上。但紧接着感叹:懂我的知音(钟子期)早已不在了,世上再没人能听懂我的琴声。于是干脆把琴丢到一边——既然没人懂,弹了也是白弹。

接下来诗人描写自己的生活:像陶渊明一样采菊花、喝浊酒,独自小酌。这里用"千驷"(千辆豪车)和"一斗"(一壶浊酒)作对比,说宁愿选择清贫自在的生活。最后醉醺醺地说:现在谁能真正理解陶渊明的心呢?其实是在说:就像没人懂陶渊明一样,也没人懂我。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感。诗人用日常的喝酒场景,写出了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的苦闷:才华无人赏识,志向无人理解,只能借酒消愁。但可贵的是,他依然保持着陶渊明式的骨气,宁可清贫自守,也不随波逐流。这种"宁愿孤独也要坚持自我"的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