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鄂还湘次韵答申夫方伯

未步金銮上谏坡,曾看哭楚起沈疴。
言归此日江之永,但愿来年海不波。
鱼美武昌春意薄,雁回衡岳别情多。
枣梨姜芥谁相赠,且向涟溪问钓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从湖北调任湖南时写给同僚的答谢诗,字里行间既有对仕途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视。

开头两句"未步金銮上谏坡,曾看哭楚起沈疴"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的处境:虽然没能像古代贤臣那样在朝堂直言进谏,但曾在湖北(楚地)为百姓疾苦而忧心。这里透露出作者作为地方官的尽责与无奈。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言归此日江之永"说自己如今要顺着长江回湖南,"但愿来年海不波"则期盼天下太平。接着用武昌的鱼和衡山的雁作对比:武昌的鱼虽鲜美却难掩离别的萧索,衡阳回雁峰的大雁更勾起思乡之情。这些意象生动展现了调任途中的复杂心绪。

最后两句写得尤为真挚。问友人会送什么特产(枣梨姜芥都是两地常见物产),却说不如问问涟溪边的渔翁借件蓑衣——这看似随意的结尾,其实暗含归隐田园的向往,在官场往来中保持了一份超脱。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间话家常,但把官场奔波中的疲惫、对友情的珍重、对太平的期盼,都融进了沿途风物之中。特别是最后那个"钓蓑"的意象,让整首诗在客套应酬之外,多了几分真性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