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

蕙质兰心绰约姿,明眸皓齿入妆时。
咏絮才兼环燕貌,非关情眼出西施。
罗敷愿嫁我欲娶,旋乃烽烟离故里。
离情别绪两心知,两枝不得成连理。
月下花前忆往年,悄无人处比双肩。
风姨睡去无恐怖,共话红楼到夜阑。
意网缠绵爱已深,多情怜我苦吟身。
不图蹭蹬无聊日,知己居然得玉人。
疾雨狂风好梦惊,一成泥絮一飘萍。
长安街上人如鲫,曾无一个及卿卿。
男子一心自古无,聚时约密别时疏。
我道卿言未必是,别来靡刻不唏嘘。
呜呼我与卿卿命何苦,诗人潦倒正如美人之迟暮。
十分消瘦沈郎腰,又被相思瘦无数。
昨日梦卿乃大喜,情话喁喁不能止。
飘然北海荡扁舟,醒来依旧匡床里。
从此辗转不成眠,万籁无声月在天。
痴心为定来生约,默祝曦和快著鞭。

现代解析

这首《怀旧》用现代语言解读,是一个关于战乱年代被迫分离的凄美爱情故事。全诗通过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展现了从甜蜜到遗憾再到思念的情感历程。

开篇用"蕙质兰心""明眸皓齿"等清新比喻,描绘了一位才貌双全的佳人形象。这里特别提到"咏絮才"(指谢道韫咏雪的典故)和"环燕貌"(指杨玉环、赵飞燕的美貌),强调恋人不仅外表出众,更有内在才华。两人月下并肩读《红楼梦》的细节,生动呈现了热恋期的甜蜜。

转折出现在"疾雨狂风"四句,战争突然拆散了这对恋人。"一成泥絮一飘萍"的比喻既写实又震撼,像泥浆中的柳絮和浮萍般无力自主。最痛心的是"长安街上人如鲫"这句——茫茫人海中,再找不到能与你相比的人,这种失落感极具穿透力。

最后部分转入深沉思念。"沈郎腰瘦"用沈约病瘦的典故,写相思使人形销骨立。特别动人的是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梦里北海泛舟的欢愉,醒来却只剩空床冷月。结尾"默祝曦和快著鞭"(希望太阳神快点驾车)的祈祷,透着对来世再见的绝望期盼。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把个人爱情放在烽火连天的时代背景下。那些被迫分离的细节(如读红楼、长安街景)让宏大历史有了具体温度,而"诗人潦倒正如美人迟暮"的感慨,更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悲剧紧密交织。这种既有儿女情长又有家国情怀的表达,让诗歌超越了普通情诗,成为战乱年代知识分子情感世界的真实标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