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荒到天台有作二首

我亦田夫偶得官,深知茅屋有饥寒。
纷然遮道呻吟状,一作同胞疾痛观。
水际山陬多隐瘼,风餐雨宿敢图安。
破襦裹灬皆王□,粒粒当知帝泽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看到百姓疾苦后写下的感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一句"我虽然是个当官的,但原本也是农民出身",说明作者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亲眼见过茅草屋里挨饿受冻的百姓,所以特别能体会民间疾苦。

中间部分描绘了触目惊心的画面:路上到处是痛苦呻吟的百姓,山边水畔藏着许多无家可归的人,他们风餐露宿,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破襦裹灬"(穿着破棉袄)四个字生动刻画出穷苦百姓的形象。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作者说这些受苦的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每一粒粮食都体现着皇恩浩荡。这话表面是歌颂,细品却带着反讽——既然皇恩如此浩荡,为什么百姓还过得这么苦?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作者的真性情。他没有摆官架子,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记录所见所感,既有对百姓的怜悯,也暗含对现实的批评。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让今天的我们读来依然能产生共鸣。

李琪

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琪少举进士、博学宏辞,累迁殿中侍御史,与其兄李珽皆以文章知名。唐亡,事梁太祖为翰林学士。梁兵征伐四方,所下诏书,皆琪所为,下笔辄得太祖意。末帝时,为御史中丞、尚书左丞,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周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二人多所异同。琪内结赵岩、张汉杰等为助,以故顷言多沮。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