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复郡守韵 其二

碎竹声繁到枕边,薄寒真是积阴天。
穷乡岂有□□□,孤宦兼无负郭田。
冷煖世情随处是,萧条门巷对愁眠。
功成补漏谁堪托,炼石从来亦浪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官员在阴雨连绵时的苦闷心境,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开头用"碎竹声"形容雨打竹叶的嘈杂声,直接把人带入一个阴冷潮湿的雨夜场景。诗人躺在枕边听着雨声,感觉格外寒冷,这种天气让人心情低落。

中间部分道出了诗人的困境:在偏远贫穷的地方当官,既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也没有可以依靠的田产。这里用"□□□"的留白手法,反而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欲言又止的无奈。

"冷煖世情"这句特别精彩,说透了人情冷暖的现实——世人都是趋炎附势的,这种势利眼到处可见。诗人住在破败的巷子里,只能对着忧愁入睡,画面感很强。

最后两句用"补漏"和"炼石"的典故很有意思。诗人自嘲说:就算想学女娲补天,但如今连补屋顶漏洞的人都找不到,更别说补天了。这个比喻既幽默又心酸,暗示在这个世道,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更别谈什么远大抱负了。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失意文人在雨夜中的孤独形象。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个字都戳中人心,让人感受到古代底层官员的真实生活状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