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中年人对青春逝去、人生失意的感慨,字里行间透着苦涩和苍凉。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老同学们大半都当官了,只有我还在为生计发愁。"疏狂"二字透露出诗人年轻时可能是个不拘小节的人,如今却要为五斗米折腰,心里很不是滋味。
三四句继续对比:江山依旧美丽如画,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消失不见了。这里"劫火"暗示可能经历过战乱,但更可能是比喻人生的磨难。
五六句用两个典故自嘲:张仪是战国说客,这里比喻自己半辈子靠嘴皮子混饭吃;阂叔是周朝贤人,诗人说自己漂泊万里却怀才不遇。这两句把读书人的辛酸写得特别生动。
最后两句最打动人心:太阳快落山了,望着萧瑟的芦苇和北风,却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既是写实景,更是写心境——人到中年,前路迷茫,连精神归宿都找不到了。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失意文人的背影。最妙的是把个人遭遇和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具体的人生困境,又能体会到那种普遍的人生苍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