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立秋

伏三初收展病扉,夜深风露湿霏微。
碧梧巳应馀空落,大火新随斗柄飞。
燕倦客思违绿野,违花老欲褪红衣。
玉箫万里堪肠断,何处沧洲映紫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人在立秋时节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传递出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写病中人推开窗户,感受到初秋的气息。"伏三"指三伏天即将结束,夜晚的风露带着湿润的凉意。这里用"展病扉"这个动作,暗示主人公久病初起,对外界变化格外敏感。

颔联用梧桐叶落和星象变化来表现季节更替。"碧梧"指青翠的梧桐树,已经开始落叶;"大火"是古代星名,随着北斗七星斗柄的转动而移动,这些都是立秋时节的典型物候。

颈联通过燕子思归和花朵凋零,暗喻人生境遇。燕子疲倦想回巢,就像客居他乡的游子思念故乡;花朵衰老褪去红色,如同人至暮年。这里用"违"字双关,既指违背自然规律,也暗含人生不得志的惆怅。

尾联将思绪推向远方,玉箫声勾起无限愁思。"沧洲"是隐士居住的地方,"紫薇"既指星象也暗喻朝廷。诗人似乎在问:在这秋意渐浓之时,哪里才是理想的归宿?

全诗以病中人的视角,将立秋时节的细微变化与人生感慨融为一体。没有直接抒发愁苦,而是通过梧桐、星象、燕子、花朵等意象,含蓄地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归宿的追寻。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普通的秋日景象承载了深沉的情感,读来令人回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