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晚年仍要奋发向上的精神。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写衰老:曾经像花儿一样美丽的女子,如今却像枯树一样干瘦。曾经的青春光彩去哪儿了?人的喜好追求难道不会改变吗?——这里用"花"和"枯树"的强烈对比,生动表现了岁月对人的摧残。
中间两句用自然现象说理:河水不会倒流去浇灌枯萎的植物,春风也不会让枯木重生。这是在说自然规律不可逆转,暗示衰老也是不可抗拒的。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听说悟道需要年少时的灵气,但建功立业永远不嫌晚!这是全诗最积极的部分,就像在说"虽然老了,但追梦永远来得及",给整首略显伤感的诗注入了振奋的力量。
全诗就像一位老人对着镜子感叹容颜老去,但说着说着突然握紧拳头,眼神重新亮起来的感觉。既有对青春逝去的无奈,更有不服老的倔强,特别能引起现代人"年龄焦虑"下的共鸣。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