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五音石鱼①
瑰石含幽响,神鱼入巧裁。
扬鬐方丈室,骧首雨花台。
音逐神光动,鳞随日影开。
锦鲸同诡状,桐鲤愧凡材。
泉吼松边应,僮闻竹下回。
点头曾悟法,烧劫不成灰。
沦弃经风雨,迁移出草莱。
热生敲处火,润带卧时苔。
夏后璜今复,周王鼓未摧。
希声洗烦虑,日欲上方来。
扬鬐方丈室,骧首雨花台。
音逐神光动,鳞随日影开。
锦鲸同诡状,桐鲤愧凡材。
泉吼松边应,僮闻竹下回。
点头曾悟法,烧劫不成灰。
沦弃经风雨,迁移出草莱。
热生敲处火,润带卧时苔。
夏后璜今复,周王鼓未摧。
希声洗烦虑,日欲上方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雕刻成鱼形的神奇石头,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想象,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开篇先点出这块石头的不凡——它内部仿佛藏着幽远的声响,能工巧匠把它雕成了鱼的形状。接着用一连串动态画面让石鱼"活"了过来:在禅房里扬起背鳍,在雨花台上昂首摆尾,鱼鳞随着阳光闪烁,发出的声响伴着神秘的光影流动。诗人用"锦鲸"和"桐鲤"作对比,说就连华美的鲸鱼和桐木雕的鲤鱼在这条石鱼面前都显得平庸。
中段转入声音描写:石鱼的声响和松涛泉水应和,引得小童在竹林里驻足寻找。这里暗用"顽石点头"的典故,说这石头也通佛性。特别提到它历经劫火不毁,在风雨草丛中沉浮多年,却依然保持着生命力——敲击时会迸发火星,静卧时又长出青苔。
最后把石鱼比作失而复得的夏朝玉璜和周代石鼓,强调其珍贵。说它天籁般的声音能洗涤尘世烦恼,让人忍不住想循着声音去探寻它的所在。全诗把一块普通石头写得灵气十足,展现了古人"化腐朽为神奇"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