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

客有衡岳隐,遗余石廪茶。
自云凌烟露,采掇春山芽。
圭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
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
红炉爨霜枝,越儿斟井华。
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
凝澄坐晓灯,病眼如蒙纱。
一瓯拂昏寐,襟鬲开烦拿。
顾渚与方山,谁人留品差。
持瓯默吟味,摇膝空咨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送给作者一种叫"石廪茶"的好茶,作者详细描述了品茶的整个过程和感受。

开头说有位隐居衡山的朋友送来珍贵的石廪茶,朋友说这茶是在春天采摘高山嫩芽制成的。茶叶压制成饼状,香气浓郁得无法形容。碾碎后的茶粉金黄细腻,像松树花粉一样轻盈。

中间描写煮茶的过程:用红泥炉烧着带霜的树枝,童子打来清澈的井水。水沸时泛起鱼眼般的气泡,茶汤像彩霞在锅中浮动。作者熬夜到天亮,眼睛都模糊了,但喝一口茶就精神焕发,胸中烦闷一扫而空。

最后作者感叹:就算是著名的顾渚茶和方山茶,也比不上这石廪茶。他端着茶杯默默品味,忍不住摇头赞叹。全诗通过生动的煮茶场景和真切的饮茶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极品茶叶的喜爱和珍惜。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