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和唐英韵》表达了一种思乡之情和期待友人相聚的复杂心境,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
首联"客久催归驭,愁牢爱大杯"直白地道出:在外漂泊太久,思乡之情催促着回家的脚步;心中愁闷难以排解,只好借酒消愁。"大杯"这个生活化的用词,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借酒浇愁的无奈。
颔联"骊驹勤咏叹,行李尚淹回"用马儿不断嘶鸣的意象,暗喻诗人归心似箭却因故迟迟不能动身的焦灼。"淹回"二字生动表现出行程被耽搁的烦躁。
颈联"皇甫有书至,盖公何日来"突然转折:收到友人皇甫的来信,不禁联想到另一位友人盖公何时能来相聚。这里通过两个具体人名,让抽象的思友之情变得具体可感,也暗示诗人渴望与知交重聚的心情。
尾联"巾车莫濡滞,祇此趣盐梅"最有趣:诗人劝自己的马车别磨蹭("巾车"指代马车,"濡滞"就是拖延),因为家里正等着用盐和梅子调味做饭呢!用"盐梅"这种厨房调料作结,既点明对家常生活的向往,又暗含"调和鼎鼐"的典故,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珍视。
全诗就像在唠家常:想回家、等朋友、催马车、盼吃饭。诗人把深刻的羁旅之愁、思友之情,都融化在这些生活细节里,让读者在平凡中感受到真挚的情感。特别是最后用调料作比喻,既接地气又余味悠长,展现出将生活琐事点化为诗的艺术魅力。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