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送别的温情画面,语言平实却充满感染力。
前两句像电影开场:夕阳下,诗人与友人宋谦父在江边吟诗作别,目送他乘船驶向潇滩。这里用"吟诗"点出两人文人身份,夕阳的暖色调为离别蒙上温柔色彩。
中间四句是临别叮嘱:先想象友人路上会遇见梅花,却无人同赏("同谁倚棹看"暗示孤独);再用"风力紧""雁声寒"的秋景,既写实天气寒冷,又暗喻人生艰难。就像我们送朋友远行时,总会忍不住唠叨"路上小心""记得加衣"。
最后两句最动人:诗人说要把这份情谊告诉苏武、李陵这样的古人,因为人生难得遇到知心朋友。这里用"苏李"典故很巧妙,他们曾是患难挚友,诗人借此强调自己和宋谦父的深厚友谊,比直接说"我们是好朋友"更有味道。
全诗就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夕阳、孤舟、寒雁构成水墨画般的背景,两个文人拱手作别的身影定格其中。没有华丽辞藻,但那种"知音难觅"的感慨,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张弋
张弋,旧名奕(或作亦),字彦发,一字韩伯,号无隅翁,祖籍河阳(今河南孟县)。不喜为举子学,专意于诗,与戴复古、赵师秀等多有酬唱。曾入许定夫幕,欲命拜官,不受。后死于建业(《贵耳集》卷上)。有《秋江烟草》一卷。事见本集末附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丁煜《秋江烟草跋》。张弋诗,以汲古阁影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秋江烟草》为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