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王宜远饷黄雀

野田秋阴稻穗垂,山禽来啄日以肥。
斑斑背点楚雁色,煌煌腹借仓庚衣。
稍饥作阵带雨下,既饱联翅穿云飞。
土人携网巧觇伺,或布一网无脱遗。
高明购买贵初出,但取悦口宁论赀。
馔美鲜净凝琥珀,入酒潋滟明琉璃。
诗人尤喜体质滑,锡以美号柔绵披。
嗟哉群百性命易,一旦鼎镬鱼贯随。
物惟有美足取害,复以贪得忘罟维。
头颅万里奉包篚,幸免远贡遭明时。
吾徒纵食诚有愧,扪腹何以酬相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秋天野田里的黄雀被捕捉后做成美食的故事,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美食背后的残酷与人性矛盾。

第一部分:田园美景与黄雀的逍遥(前六句) 诗人先描绘了一幅秋日田野的画卷:稻穗低垂,野鸟飞来啄食,吃得肥嘟嘟的。这些黄雀长得特别漂亮——背上的斑点像大雁的花纹,金黄的肚皮像黄鹂的羽毛。它们饿了就成群结队冒雨觅食,吃饱了就一起展翅高飞。这里用"斑斑""煌煌"这些亮眼的词,把黄雀写得像会飞的小宝石。

转折:人类的陷阱(接下来四句) 但转眼就出现残忍的转折:当地人带着网偷偷埋伏,一网撒下去,没有一只鸟能逃脱。有钱人抢着买最新鲜的,只管味道鲜美不在乎价钱。这里"巧觇伺"(偷偷观察埋伏)和"无脱遗"(一网打尽)的描写,突然打破了之前田园诗的美好。

美食的诱惑与代价(中间六句) 被捕的黄雀成了顶级美味:做菜时像琥珀一样晶莹剔透,泡在酒里像琉璃般透亮。诗人们还给它们起外号叫"柔绵",夸肉质细嫩。但紧接着笔锋一转:可怜这些小鸟,排着队下油锅。诗人尖锐地指出:正是因为它们太美味才招来杀身之祸,而人类又因为贪吃忘记了道德约束。

最后的反思(结尾四句) 最讽刺的是,这些鸟不用像贡品一样千里进贡,反而死在"好时代"。诗人摸着吃饱的肚子感到愧疚:我们这样大吃大喝,怎么对得起这些用生命满足我们口腹之欲的小鸟呢?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像纪录片一样,先展示自由飞翔的鸟,再突然切到餐桌美食,形成强烈冲击 2. 用"琉璃""琥珀"形容美味,又用"鼎镬""鱼贯"描写屠杀,美好与残酷交织 3. 最后直指人性矛盾:我们明明知道残忍,却抵不住美味诱惑 4. 今天的读者看了会联想到现代社会的鹅肝酱、鱼翅宴,说明古今人性的相通

诗人没有简单批判,而是带我们体验了整个过程中他的矛盾心理——既享受美味,又良心不安,这种真实感特别打动人。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