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时隔32年重游洛阳桥南的感慨,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写出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前两句"铜驼陌上桃花红,洛阳无处无春风"像一张明信片:洛阳的街道上桃花盛开,整个城市都沐浴在春风里。这里用"无处无"双重否定强调春意盎然,让人仿佛看到满城花开的热闹景象。
后两句突然转折:"重来羞见水中影,鬓毛萧飒如秋蓬"。诗人低头看水中倒影,发现自己头发像秋天的蓬草一样稀疏杂乱,都不好意思认了。这里用"秋蓬"比喻白发稀疏的样子特别形象,把岁月带来的外貌变化写得既真实又带点幽默。
全诗妙在对比:前两句写外界永恒的春光,后两句写自己不可逆的衰老。通过"桃花红"和"鬓毛白"的色彩对比,"春风"和"秋蓬"的季节对比,让人直观感受到"物是人非"的惆怅。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发现风景依旧而自己已变老的感受,特别能引起共鸣。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