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应宫

万花如绣拥青红,梯石棱层见梵宫。
一十二时春百刻,日长半在鸟声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被自然环抱的寺庙,展现出春日里生机盎然的景象。

前两句"万花如绣拥青红,梯石棱层见梵宫"用生动的比喻,把盛开的鲜花比作精美的刺绣,簇拥着青红相间的山色。沿着陡峭的石阶向上,层层叠叠的台阶尽头,庄严的寺庙若隐若现。这里通过色彩(青红)和质感(如绣)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绚丽的春日山景图。

后两句"一十二时春百刻,日长半在鸟声中"巧妙地说:在春天,一天十二个时辰(24小时)都充满春意,而漫长的白昼里,有一半时间都能听到鸟儿的啼鸣。这里用"百刻"夸张地表现春日的绵长,用"鸟声"来衬托环境的幽静美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视觉(花、颜色)和听觉(鸟鸣)共同营造出春日氛围
2. 通过空间(从山脚到山顶)和时间(整日)两个维度展现景物
3. 寺庙的庄严与自然的活泼形成有趣对比
4. 数字"十二时""百刻""半"的运用,既具体又富有诗意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让读者能感受到他对这处景色的喜爱,以及春日带来的愉悦心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