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独自游览郊外寺庙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老人不顾年迈,兴致勃勃地来到城南僻静的寺庙。"远凄凄"三个字立刻营造出幽静寂寥的氛围,但老人却说"兴不迷",说明他很享受这种远离喧嚣的感觉。
中间四句用四个鲜明的画面展现寺庙周围的景色:盛开的黄菊仿佛在挽留游客,山间的猿猴对着人啼叫,江面上落叶飘零中一叶孤舟远去,古老的道路旁荒草丛生,只听见马儿的嘶鸣。这些景物既有温暖的人情味(黄菊留客),又带着野性的生命力(猿啼马嘶),还有孤独苍凉的意境(孤帆、寒芜),共同构成了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心愿:希望能摆脱世俗琐事的牵绊,经常来这里过清静的生活。"休物累"三个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追求心灵的自由。老人看透了红尘纷扰,只想在这幽静之地找到内心的安宁。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通俗如话的语言描绘出鲜活的自然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通过老人与自然的互动,传递出返璞归真的人生智慧;最后直抒胸臆的感慨,容易引起现代人对于"逃离都市"的共鸣。诗中黄菊、青猿、孤帆等意象既通俗又富有诗意,完美诠释了中国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