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55岁官员的自我感慨,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为官者的真实心境。
前两句"吾生五十五,犹见宰官身"像是在自报家门:我都55岁了,还在当官。这里透着一丝无奈,似乎这个年纪还在官场让他感到些许疲惫。
接下来"两鬓繁霜重"用白发象征岁月流逝,而"三章约法新"可能指他新制定的法规政策。这两句形成有趣对比:一边是衰老的身体,一边是仍在更新的政务工作。
五六句"脂膏愁正竭,冤抑憾难伸"道出为官的两大苦恼:百姓的财富已经快被榨干了(脂膏指民脂民膏),而民间冤屈却难以平反。这里能感受到一个良心官员的矛盾心理。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光明前景:"明岁桃花放,河阳满县春"。用桃花盛开比喻来年的美好景象,暗用"河阳一县花"的典故(指好官治理下地方繁荣)。这既是对未来的期许,也透露出他虽疲惫却仍未放弃的理想主义。
全诗就像一位中年官员的日记:有对年龄的焦虑,有工作压力,有对百姓的愧疚,但最后仍保持着希望。这种真实而复杂的情感,让现代读者也能产生共鸣——原来古代公务员的烦恼,和今天的打工人也没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