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传承百年的书香门第——胡氏家族的生活图景,展现了传统儒家文化中理想家庭的样貌。
前四句勾勒出家族的生活场景:这个家族一百年来同灶吃饭不分家(烟爨同),像东晋名门望族一样讲究礼仪(衣冠江左)。孩子们在诗歌典籍中成长(儿孙歌舞诗书内),乡邻之间和睦礼让(乡党优游礼让中),呈现出一幅和谐儒雅的生活画卷。
后四句突出了家族的精神内核:族人争相记录孝顺长辈的事迹(孝弟筠编),连皇帝都下诏表彰其门风(天语赐褒崇)。最后用"不要像朱家那样六阙(家道中落)"作对比,强调胡家世代坚持祭祀礼仪(叶叶蒸尝),将优良家风永远传承下去。
全诗通过炊烟、诗书、孝行等生活化意象,赞美了胡氏家族将读书明理、孝悌传家的价值观代代相传的精神。这种对家族文化的坚守,对现代人思考如何传承家风仍有启示意义。
张齐贤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名臣。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史称其“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张齐贤去世,年七十二。追赠司徒,谥号“文定”。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