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一大早骑着瘦驴去拜访老朋友余昌言,结果扑了个空的故事。全诗用白描手法,把一次"吃闭门羹"的经历写得妙趣横生。
开头两句像电影镜头:清晨薄雾中,诗人骑着慢吞吞的毛驴穿过平坦的田野,来到朋友住的村子。这里"蹇驴"(跛脚驴)和"清晓"的搭配特别生动,既交代了交通工具的寒酸,又透着清晨的宁静。
到了朋友家才发现大门紧闭,诗人只好绕到山背后找其他路。透过门缝往里看,只见到空荡荡的堂屋和桌上摊开的书。这里"门掩""堂虚"两个细节,既写实又带着点小失落——就像我们现在去朋友家,看到玄关没摆拖鞋就知道人不在。
最有趣的是中间两联的心理活动。诗人先是纳闷:"这家伙的马车到底去哪了?"(古代版"他开车去哪浪了")转头看见邻居家小孩,赶紧打听:"你家主人啥时候回来啊?"(活脱脱就是我们现代人找人时的样子)
最后诗人决定死等,从清晨等到正午,只听见风吹松竹的沙沙声。这个结尾特别高明:用"松竹响萧疏"的声音代替"没人回来"的事实,既留下想象空间,又透着文人特有的雅致。就像我们现在发微信"听到你家楼下树叶响",比直接说"等你半天了"更有味道。
全诗妙在把一次小尴尬写得清新脱俗,没有抱怨,反而在等待中发现了田园生活的诗意。就像现代人开车去农家乐发现没开门,却能坐在门口欣赏野花一样,透着随遇而安的豁达。
陆九渊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