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拄着拐杖偶然路过南津,在野外的寺庙和长桥边突然兴致盎然的场景。诗人用非常生活化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随性而发的闲适情趣。
诗中最有趣的是几个生动的细节:诗人在清溪边照镜子般看着自己的胡须和鬓发,不在乎雾气打湿了衣服和头巾。这些细节特别真实,就像我们现代人旅游时也会在溪水边整理仪容,不在乎衣服被露水打湿一样。
走到山路时,诗人用"细栈疑无路"形容狭窄的山路好像没有尽头,又用"树络崩崖不压人"描写树木盘绕在崩塌的山崖上却不让人觉得压抑。这两句既写出了山路的险峻,又透露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仿佛在说:虽然路不好走,但景色很美,心情很好。
最后诗人感叹平时总是忙忙碌碌,这次难得带着酒壶爬上险峻的山路。这就像现代人抱怨工作太忙,终于抽空去爬山放松一样,让人读来会心一笑。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把一次偶然的出游写得充满生活情趣。没有刻意说教,只是如实记录所见所感,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随遇而安的豁达心态。这种真实自然的表达方式,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陆九渊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