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却自得其乐的文人形象,充满生活气息和幽默感。
前四句写居住环境:小巷狭窄得连车都难通过,柴门冷清得像隐居之地。但主人并不羡慕那些受人追捧的名士(庚桑楚、扬子居指代当时的名流),反而安于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后四句更生动:看到新长的竹子就开心地浇水,继续认真地校对自己写的书。虽然在京城没什么达官贵人看得上自己,但对写文章这件事却从不马虎。
全诗妙在两点: 1. 用"泼绿""磨丹"这样鲜活的动词,把浇竹、校书这种日常小事写得趣味盎然 2. 最后两句的对比特别有意思——可以不在乎功名利禄,但对文章质量绝不含糊,活脱脱画出一个有骨气的文化人形象
诗人通过对自己清贫生活的描写,反而展现了一种不随波逐流、专注精神世界的可贵品质,这种"穷开心"的生活态度很有感染力。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