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首

独枕孤峰忘岁月,梧桐叶落始知秋。
若知扑落非他物,始解纵横得自由。
万仞悬崖丝系腰,百尺竿头独打翘。
大洋海里骤骅骝,须弥顶上驾扁舟。
好个通天作略,自然脱体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充满禅意和哲理。

开头两句“独枕孤峰忘岁月,梧桐叶落始知秋”写的是隐居山林的悠然生活——一个人躺在孤峰之上,连时间都忘了,直到看见梧桐叶落,才知道秋天来了。这里表现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若知扑落非他物,始解纵横得自由”意思是,如果能看透世间万物(包括自己)的本质,就能真正获得心灵的自由。这是一种禅宗的顿悟思想,强调放下执念才能自在。

“万仞悬崖丝系腰,百尺竿头独打翘”这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形容人生的危险与挑战——像在万丈悬崖边用一根细丝系着身体,或者在百尺高的竿头独自保持平衡。但即便如此,诗人依然表现出一种无畏的态度。

“大洋海里骤骅骝,须弥顶上驾扁舟”继续用奇幻的想象表达超脱——在大洋中骑着骏马狂奔,在神话中的须弥山顶划着小船。这些不可能的场景象征突破常规、不受束缚的精神。

“好个通天作略,自然脱体风流”总结前面的意境,赞叹这种通天彻地的洒脱,自然而然就能活出潇洒的人生。

最后两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是点睛之笔,直接点明及时行乐、不为未来忧虑的生活哲学。虽然看似消极,但其实是劝人活在当下,不被烦恼困扰。

整首诗词语言豪放,意象奇特,既有隐士的淡泊,又有侠客的狂放,核心思想是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豁达。它告诉读者:看透人生,放下执念,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释鼎需

释鼎需(一○九二~一一五三),号懒庵,俗姓林,长乐(今属福建)人。年二十五读《遗教经》得悟,依保寿乐禅师为比丘。踰十年归里,结庵于羌峰绝顶,三年不下山。后由佛心才禅师挽其出。高宗绍兴初谒宗杲于洋屿,旋随宗杲移小溪,与之分座,由此得声。泉州守请开法延福,后退处洋屿八年,晚居东西禅。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大慧普觉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释鼎需诗,据《续古尊宿语要》所收《懒庵需禅师语》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