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三城寺

寺僻阴阴转夕阳,藤萝小径涉微茫。
濒江水鸟归投树,过竹林蝉噪切床。
秋已三旬犹苦热,郡违十里自成乡。
年来服习山中静,直北神京路许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僻静山寺的秋日傍晚,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诗人复杂的心境。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夕阳斜照的幽静寺庙,藤蔓缠绕的朦胧小路,江边归巢的水鸟,竹林里蝉鸣穿透床榻。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宁静中带着躁动的氛围——寺庙虽静,但蝉鸣刺耳;黄昏虽美,却透着闷热。

五六句点明时间地点:入秋一个月仍炎热难耐,虽然离城区只有十里,这里却像另一个世界。这种矛盾感暗示诗人内心的割裂——身体在山中,思绪可能飘向远方。

最后两句是诗眼:诗人说自己已习惯山居的宁静,但"直北神京路许长"这句突然转折——望向北方京城的路那么长,透露出对仕途的牵挂。这种"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矛盾,正是古代文人典型的心态写照。

全诗妙在通过日常景物层层递进,最终揭示出知识分子隐逸与入世的心理挣扎。寺庙的静与蝉鸣的闹,山中的凉与秋后的热,这些对立意象都在隐喻诗人无法真正放下的仕途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