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院

淹留岁云暮,旅泊似幽栖。
鸥鹭如相识,牛羊自不迷。
已烦陶令顾,何必谢公携。
始觉吴侬健,天寒更涉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寒冬漂泊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淡泊的意境。

前两句写时间背景:岁末寒冬,诗人暂时停留在桥院,虽然是在旅途中,却有种隐居般的宁静感。"淹留"和"旅泊"点明这是暂时的停留,"幽栖"则暗示了此地的清幽。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鸥鹭好像认识诗人一样亲近,牛羊也不会迷路(暗示环境熟悉)。这里用了两个典故:陶渊明(陶令)和谢灵运(谢公),但诗人说不需要名人相伴,表达了他享受独处的自在。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看到当地农夫(吴侬)在寒天里还能轻松涉水过溪,让诗人感受到普通劳动者的坚韧生命力。这个观察让整首诗从隐居的闲适,转向了对劳动人民生命力的赞叹。

全诗语言朴实,通过鸥鹭、牛羊、农夫等日常意象,展现了漂泊中的宁静和朴素的生活智慧。最妙的是结尾的转折,让诗歌意境从个人感受升华到对生命力的礼赞。

李处权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