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乐府十二章·三司告

领三司,掌钱谷,胡为不入君王目?
春秋鼎盛府库余,丰亨豫大非良图。
不见朝无先识李太初,祥符中叶进天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是在批评古代掌管财政的官员(三司使)只顾着捞钱,却不顾国家长远利益。前四句说:管钱粮的官员为啥不被皇帝重视?因为国家表面繁荣(春秋鼎盛、府库有余),实际上搞的"丰亨豫大"(奢侈享乐)这套根本不是治国良策。

后四句举了个历史案例:宋真宗祥符年间,大臣李太初(李沆)有先见之明反对铺张浪费,但皇帝还是沉迷于搞"天书祥瑞"的虚假繁荣。诗人这是在借古讽今,提醒当权者:财政官员不能只会拍马屁搞面子工程,真正的好官要像李沆那样敢于说真话,防止国家被虚假繁荣蒙蔽双眼。全诗用对比手法,把溜须拍马的贪官和正直敢言的清官作对比,讽刺效果拉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