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所见 其一

陵坡野菜绿如铺,肤受方期宥老榆。
菜少人多挑已尽,有榆从此尽无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饥荒时期百姓艰难求生的画面,用浅白的语言传递深沉的悲悯。

前两句写山坡上的野菜绿油油地铺开,像给老榆树披了件外衣("肤受"指树皮像皮肤一样保护树木)。这里用"期宥"(期待宽恕)二字暗示:人们本不想剥榆树皮充饥,只盼着野菜能救命。

后两句笔锋一转:野菜根本不够分,转眼就被挖光。最后一句最扎心——"有榆从此尽无肤",榆树们再难保全"皮肤"了。这个"尽"字既是"全部"的意思,又暗含"完结"的悲剧感,仿佛看见饥民们把周围榆树剥得精光的场景。

诗人没有直接写饿殍遍野,而是通过野菜、榆树这两个具体意象,让读者自己想象背后的惨状。这种含蓄的写法比直白的哭诉更有力量,就像用"绿如铺"的美景反衬人间疾苦,令人读后心头更觉沉重。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