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田中有感

小人不可用,用则妨善良。
稂莠不可容,容则嘉谷伤。
所以田家父,耘锄日皇皇。
四体苦胼胝,仅得充饥肠。
奈何治家国,而不谨其防。
悠悠感前史,披书徒自伤。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种田的道理来比喻治国,核心思想是:防微杜渐,及时清除隐患

前四句用农田打比方:田里的杂草(稂莠)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挤占庄稼的生长空间;同理,如果重用心术不正的小人,好人就会受到排挤。就像老农天天弯腰除草累得手脚起茧,才能勉强吃饱饭。

后四句笔锋一转说到治国:种田都知道要防杂草,治国怎么能不防范小人呢?诗人翻看历史书,发现历代王朝的衰败往往源于用人不当,这种悲剧让他感到无力又痛心。

全诗亮点在于把深刻的治国道理融入日常劳动场景。农民除草和君王选贤,看似不相关的事被诗人用"防患于未然"这条线串联起来。最后的历史感慨尤其发人深省——很多错误明明可以避免,但人们总是重复前人踩过的坑。这种借生活小事讲大智慧的手法,让严肃的政治话题变得生动易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