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亭诗

我游于袁,于龙之干。
有辟闲闲,有环言言。
有构桓桓,维集之安。
我居我处,我笑我语。
有翼其所,而敢予侮。
我植孔嘉,我构孔华。
曾莫之迎,而莫我多。
彼驰者子,亦孔劳矣。
既我觏矣,亦莫我逑矣。
嗟殷氏之老,犹弗桓是友。
我不我友,将谁归咎。
温温其和,浏浏其清。
蔼蔼其芳,焕焕其明。
嗟维古之人,尚或予听。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孤独者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渴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1. 自我与环境的对比
- 诗中提到的“我游于袁,于龙之干”,意指诗人游历于广阔的天地间,好像在龙的脊背上行走。这表达了诗人在广阔的世界中自由游走的感受。
- “有辟闲闲,有环言言。有构桓桓,维集之安”,描述了在他周围有宁静的空间,以及坚固的建筑和安定的环境。这些描述构建了一个和谐且舒适的居住环境。

2. 自我形象的刻画
- “我居我处,我笑我语”,诗人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出一种自在的态度,即使身处孤独,也能自得其乐。
- “有翼其所,而敢予侮”,这句诗中的“有翼”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力量和自由,即使面对外界的轻视或侮辱,诗人也不会屈服。

3.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我植孔嘉,我构孔华”,诗人努力构建美好、善良的事物,即使他人没有响应,诗人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 “温温其和,浏浏其清。蔼蔼其芳,焕焕其明”,这些形容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像温暖、清澈、芬芳、明亮的东西一样,他对美好品质有着极高的期待。

4. 对友情的渴望
- “彼驰者子,亦孔劳矣。既我觏矣,亦莫我逑矣”,这表达了诗人对真诚友情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即使很多人在匆忙中来去,真正能理解并支持他的却寥寥无几。
- “嗟殷氏之老,犹弗桓是友。我不我友,将谁归咎”,诗人感叹即使像殷氏这样的长者,也可能无法真正成为他的朋友,他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5.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 “温温其和,浏浏其清。蔼蔼其芳,焕焕其明”,诗人怀念古代贤人的智慧和美好品质。
- “嗟维古之人,尚或予听”,诗人感叹古代贤人还能被理解,而今天的世界似乎缺乏这样的共鸣,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我、环境、美好事物以及友情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人在现实中的孤独感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