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在赞扬一位好官的政绩和人品。诗中提到的“使君”就是这位地方官,他以德治世,深受百姓爱戴。诗的第一句“使君有道是民师”直接点出了这位官员以身作则,成为百姓学习的榜样。第二句“惠政长留去后思”说明他的好政策和善行即使他离开了,人们仍然怀念他的好处。
第三句“秀麦不专称汉史”在这里是说,这位官员带来的好处并不只是文人史书上的赞誉,而是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这片土地上的农作物产量,让百姓受益。第四句“甘棠直欲继周诗”借用古代典故,说这位官员就像《诗经》中的甘棠树一样,深受人们喜爱和怀念。
第五句“驯桑有雉童俱化”描述的是官员的教化作用,说孩子们看到官员的仁爱和公正,也学会了善良和诚实。最后一句“东鲁自今应纸贵,一时争打兖州碑”用夸张的手法说,这位官员的政绩和人品将会像《论语》那样受到大众的重视和推崇,连纸张都因此变得昂贵,人们争相传抄他的事迹。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典故,赞美了一位官员的德行和政绩,表达了人们对好官的敬仰之情。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