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蜡辞(和马伯庸泰定元年作时初忝科第)

霞绡簇春笑红雨,曲江芳情恼游子。
郎君焰光高二丈,烧杀杏花三十里。
觞酣小驻庞姨家,莺歌溜玉铿红牙。
华裾飘麝鬓毫绿,上马行陪择婿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春天里热闹欢腾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充满诗意的春游,融合了浪漫和欢愉的氛围。

“霞绡簇春笑红雨,曲江芳情恼游子”,开篇两句描绘了春日里曲江(长安城外的一个著名园林)的美丽景象。花朵像霞绡一般绚丽,仿佛在笑,又像是纷纷而下的红雨,让游人沉醉其中。这里的“游子”指的是那些被美景吸引,流连忘返的人。

“郎君焰光高二丈,烧杀杏花三十里”,接着,诗人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花朵和阳光。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述了阳光在杏花丛中透射出的光影,仿佛高二丈,几乎照耀了方圆三十里的杏花林。这种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灿烂。

“觞酣小驻庞姨家,莺歌溜玉铿红牙”,这一句描述了在游赏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庞姨),大家在此休息小憩,与此同时,莺鸟的歌声如同玉鸣一般清脆,伴随着弹奏的乐曲,整个场景充满了和谐与欢乐。

“华裾飘麝鬓毫绿,上马行陪择婿车”,最后两句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人们的活动。女子穿着华丽的衣裳,鬓发如绿,马刚上行时,旁边有一辆陪同人们选婿的车。这里反映了春游的另一层含义,即人们在春天聚会,互相观赏,甚至可能有婚嫁之议,展现了春日里的社交活动和浪漫气息。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景,还反映了人们在春天中的欢乐和情感交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