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南台闽粤王庙前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自然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前两句"海角钓龙人杳杳,云间待雁路迢迢"写的是眼前的景象和联想。诗人站在海边,想到古代那些想要钓龙(比喻追求非凡功业)的人早已不见踪影,天空中等待大雁飞过的路也显得那么遥远。这里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时光流逝的感慨。
后两句"若为借得山头石,每到商秋坐看潮"是诗人的愿望。他说如果能借来山上的石头(指闽粤王庙所在的山石),每到秋天就能坐在这里看潮起潮落。这里的"商秋"指秋天,"看潮"既是实写看海潮,也暗喻看人世变迁。诗人通过这个简单的愿望,表达了对超然物外、静观世事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诗人通过海边古迹的描写,将历史沧桑与自然永恒相对照,又通过"坐看潮"的想象,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苍茫感,以及对生命、历史的深刻思考。
詹体仁
(1143—1206)建宁浦城人,字元善。詹慥子。少从朱熹学。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光宗朝,历提举浙西常平、太常少卿。密赞赵汝愚定策立宁宗。除太府卿,寻知福州,以论山陵事罢。后知静江府,减免赋税,赈粮救灾。官终司农卿。博极群书,疏荐皆当世名士。郡人真德秀早从其游。有《詹元善先生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