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十二

至人握瑾瑜,鹑结蔽璀璨。
飞鸢矜腐鼠,黄鹄岂相羡。
嗤彼卞和氏,荆玉求自衒。
三献而不得,愤恨起哀怨。
宁戚胡自悲,挽衣不至骭。
唯有荣期子,可为达士愿。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命运,探讨了人生追求与处世态度的智慧。

前四句用比喻说理:品德高尚的人(至人)手握美玉却穿着破衣,低调不炫耀;而老鹰得意地守着腐肉,天鹅根本不屑一顾。这里用"美玉藏破衣"比喻真才实学的人不张扬,用"天鹅看不上腐肉"讽刺那些炫耀低级成就的人。

中间四句讲卞和献玉的故事:诗人批评卞和非要显摆自己的宝玉,三次献宝不成反而遭罪,最后只能哀怨。这里暗示过度追求外在认可反而会招致不幸。

接着用宁戚的典故:宁戚想当官想到痛哭,把衣角都哭湿了也不成功。诗人用这个例子反对那种钻营功名的活法。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只有像荣启期那样的明白人(穿着破衣弹琴自乐),才是智者该学习的榜样。全诗核心是倡导"内在富足比外在认可更重要"的生活智慧——真正的价值不需要刻意证明,强求他人认可反而容易失去自我。就像现代社会中,与其拼命追求别人眼中的成功,不如活出自己的精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