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龙沙作噫气,清路复鸣空。
不借山灵势,安知屏翳功。
东南应识巽,戊己巳屯蓬。
迎骤难誇马,催飞越迅鸿。
声喧驰道畔,兴发翠华中。
猎猎聆何已,摇摇望岂穷。
孔怀君子德,敢恃大王雄。
为问欧生赋,何如舜帝桐。
不借山灵势,安知屏翳功。
东南应识巽,戊己巳屯蓬。
迎骤难誇马,催飞越迅鸿。
声喧驰道畔,兴发翠华中。
猎猎聆何已,摇摇望岂穷。
孔怀君子德,敢恃大王雄。
为问欧生赋,何如舜帝桐。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风》为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风的千姿百态和内在品格。
开篇用"龙打喷嚏"的奇特意象形容狂风骤起,接着描写风清扫道路、在空中呼啸的动态场景。诗人强调风不依靠山神助力,却能展现雨神般的威力,凸显其独立强大的特性。
中间部分通过多个角度刻画风的力量:用八卦中的"巽"(代表风)和天干中的"戊己"(象征中央土)形成对比,表现风的无处不在;用快过奔马、超越飞鸿的比喻突出风速之快;又用驰道喧闹、翠华(帝王仪仗)翻飞的画面展现风的影响力。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借风喻人:以"君子德"赞美风谦和普惠的品格,用"大王雄"反衬风不恃强凌弱的特点。结尾用欧阳修《秋声赋》和舜帝弹奏五弦琴的典故,暗示风的自然之声比文人笔墨和帝王雅乐更纯粹动人。
全诗将自然现象与人文精神巧妙融合,既展现了风的物理特性,又赋予其人格化的美德,最终升华出"自然之力胜过人为造作"的哲理。诗中密集的典故通过形象比喻变得通俗,使读者既能感受风的磅礴气势,又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