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长老峰)给诗人带来的震撼和感悟。
前两句写山峰高得难以攀登、难以画出来,但它的姿态却像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庄严而令人敬仰。这里用"仪容"形容山峰,把山人格化了。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景色:夜晚的月光朦胧地照在山顶,山泉日夜不停地流淌。红色的山峰像女子盘起的发髻般美丽,紫色的山岩如同玉石屏风——但这么美的景色,谁能真正欣赏到呢?这里既有视觉描写(丹峰、紫玉),又有听觉描写(石泉流响),画面感很强。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古往今来,人们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每次仰望这座山峰,就像大梦初醒般顿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在大自然中获得的超脱感。
全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把山比作长者、发髻、屏风)和对比(世俗忙碌vs山中宁静),展现了自然景观带给人的精神洗礼。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让读者也能体会到站在高山前那种豁然开朗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