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宜庵为高都宪赋
都台有客人中彦,卓荦才华金百鍊。
忠贞耿耿动宸旒,风裁棱棱肃邦宪。
哲人所见殊非常,世事多与心参商。
浩然归思不可遏,千里再拜陈封章。
臣忝南台司宪纪,庶政皆归臣统理。
设施容或乖其宜,罪虽有归臣实耻。
老亲况复双龙钟,家无应门五尺童。
臣沐隆恩归未得,故山回首情无穷。
臣齿于今过半百,二毛渐觉秋霜白。
疾病侵寻志虑衰,施于有政宁无惑。
以兹三事恒自叹,公义私情俱未安。
揆分惟宜置閒散,天恩倘许当衔环。
圣主方求经济者,得士如公宁忍舍。
公心不啻金石坚,丹悃重陈双阙下。
帝曰卿才实有为,卿言恳恳难竟违。
膝下许卿得终养,未许终老山中扉。
纶音南来不信宿,拂衣一笑归乡曲。
进退从容大义明,孤标真足扶颓俗。
我位于公固不侔,我身自揣尤宜休。
太息高风先著步,题诗送别令人羞。
忠贞耿耿动宸旒,风裁棱棱肃邦宪。
哲人所见殊非常,世事多与心参商。
浩然归思不可遏,千里再拜陈封章。
臣忝南台司宪纪,庶政皆归臣统理。
设施容或乖其宜,罪虽有归臣实耻。
老亲况复双龙钟,家无应门五尺童。
臣沐隆恩归未得,故山回首情无穷。
臣齿于今过半百,二毛渐觉秋霜白。
疾病侵寻志虑衰,施于有政宁无惑。
以兹三事恒自叹,公义私情俱未安。
揆分惟宜置閒散,天恩倘许当衔环。
圣主方求经济者,得士如公宁忍舍。
公心不啻金石坚,丹悃重陈双阙下。
帝曰卿才实有为,卿言恳恳难竟违。
膝下许卿得终养,未许终老山中扉。
纶音南来不信宿,拂衣一笑归乡曲。
进退从容大义明,孤标真足扶颓俗。
我位于公固不侔,我身自揣尤宜休。
太息高风先著步,题诗送别令人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高都宪的官员向皇帝请求退休回家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人物形象
诗中的高都宪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官,像千锤百炼的真金一样优秀。他忠心耿耿,执法严明,但渐渐感到力不从心——父母年迈需要照顾,自己头发也白了,身体大不如前。这种真实的中年困境很容易让人共鸣。
2. 核心矛盾
高都宪面临"忠孝难两全"的典型困境:一方面觉得继续做官可能耽误政事(公义),一方面挂念家中年迈父母(私情)。他三次上书请辞的坚持,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责任感和孝心。最打动人的是皇帝最终同意的情节,既保全了官员体面,又成全了孝道。
3. 深层意义
诗人通过这件事,其实在探讨一个永恒命题:如何在事业和家庭间取得平衡。高都宪的选择(回家尽孝)和皇帝的批准(认可孝道),共同树立了"重人伦"的榜样。结尾诗人自愧不如的对比,更突出了这种选择的难得。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官员形象,没有刻意美化,反而通过"头发白了""身体不好"这些生活细节,让古代官员的形象变得亲切可信。这种对人性弱点的坦诚描写,正是这首诗最珍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