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打车的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表面功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第一句"打车即是打牛是"用幽默的方式说:打车(赶车)和打牛(赶牛)看似不同,其实本质一样——都是想控制前进方向。就像生活中很多人总想用强制手段解决问题,但方向错了再使劲也没用。
第二句"鼻孔辽天也被穿"更形象:牛鼻子被穿绳牵着,看似能控制它,但牛鼻孔朝天(倔强),暗指强行控制反而会激起反抗。就像人际关系中,越想控制别人,越容易适得其反。
第三句"已向人前输肺腑"是转折:有人已经掏心掏肺地真诚相待了。这里暗示真正的相处之道不是控制,而是交心。
最后"可怜今古妄加鞭"点题:从古至今多少人白费力气地挥鞭子(用强硬手段),却不懂这个简单道理。就像现在有些人遇到问题就发脾气、耍权威,其实不如真诚沟通有效。
全诗妙在把人际关系的智慧藏在赶车赶牛的日常场景里,告诉我们:与其强行控制,不如以心换心。这种接地气的比喻让深奥的禅理变得鲜活易懂,读完后会心一笑中就能领悟处世之道。
释鼎需
释鼎需(一○九二~一一五三),号懒庵,俗姓林,长乐(今属福建)人。年二十五读《遗教经》得悟,依保寿乐禅师为比丘。踰十年归里,结庵于羌峰绝顶,三年不下山。后由佛心才禅师挽其出。高宗绍兴初谒宗杲于洋屿,旋随宗杲移小溪,与之分座,由此得声。泉州守请开法延福,后退处洋屿八年,晚居东西禅。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大慧普觉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释鼎需诗,据《续古尊宿语要》所收《懒庵需禅师语》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