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短诗虽然只有一句,却生动地描绘了早春时节的微妙感受。
"料峭东风"四个字就勾勒出初春寒风的形象——这风不像冬天刺骨的北风,而是带着春天特有的寒意,像一把不够锋利的刀,让人感到又冷又不舒服。"不易禁"则写出了人对这种天气的真实反应——明明春天来了,却还是冷得让人难以忍受,想躲都躲不开。
诗人用最简练的语言,抓住了季节转换时那种矛盾的心理:既期待温暖春天的到来,又不得不忍受春寒料峭的过渡期。这种体验我们现代人也很熟悉——就像每年三四月,明明已经换上春装,却突然遇到倒春寒,让人哭笑不得。
整首诗的魅力就在于它用七个字就说出了人人都经历过却说不太清楚的那种感受,把生活中细微的体验变成了可以共鸣的诗意。
吕诲
吕诲(1014年-1071年)北宋官吏。字献可,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西)人,寓居开封,吕端孙。吕诲为官三居谏职,皆以弹奏执政大臣而罢,时人推服其耿直,为北宋著名的敢谏之臣。现存文章以奏议、议论文为多,奏议往往关切时政,议论有先几之见,清康熙皇帝谓其《选部论》“综名实以立言,足资经济”(《御制文第三集》卷40)。著有《吕献可章奏》20卷,凡289篇,司马光为作序(《郡斋读书志》卷19);又有《吕诲集》15卷(《宋史·艺文志》七)。今已佚。《全宋诗》卷399录其诗四首。《全宋文》卷1034至1040收其文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