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范仲淹(字希文)亲手抄写韩愈文章的故事,以及这件事背后的深意。
前两句说范仲淹用雄健的笔法抄写韩愈文章,因为韩愈是像伯夷叔齐(首阳山下的隐士)那样有气节的人。这里用"首阳山人"的典故,暗指韩愈和范仲淹都是正直敢言的人。
中间四句是重点:范仲淹抄写韩愈文章不只是为了表彰一个义士(韩愈),更是想让忠臣精神流传万代。人们对范仲淹的赞美声和他抄写的墨迹一样历久弥新,他抄写的事迹和笔墨都永远鲜活。
最后两句说当时文坛大家都来题咏这件事,这正应该让天下人都把这种精神记在心里。"书绅"就是把重要的话写在衣带上时刻提醒自己,意思是希望所有人都能记住范仲淹传承的这种忠义精神。
全诗通过抄写文章这件小事,展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伟大的精神可以通过文字跨越时空,激励后人。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真正的忠义精神不会随时间消逝,而会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永远鲜活。
杜衍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杜衍寓居南都十年后,于嘉祐二年(1057年)去世,年八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杜衍善诗,工书法,所写正、行、草书皆有章法,为世人推重。《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全宋诗》录有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