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床数弄渺难踪,只有清疏景物同。
几片晓梅江岸月,一行秋雁墅楼风。
却愁猿骨侵人籁,更叹《龟兹》误国工。
那得中郎来仰卧,会稽千亩正丛丛。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笛声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由音乐串联起的时空画卷。

开篇用"胡床数弄"(胡人坐具上几次吹奏)带出异域风情的笛声,但笛声消散后只留下清冷的景物。三四句用"几片梅花"和"一行秋雁"两个画面,将清晨江月与秋日楼风通过笛声连接起来,形成跨越季节的蒙太奇效果。

五六句笔锋一转,用"猿骨笛"(传说用猿骨制成的笛)暗指音乐中暗藏悲凉,又借《龟兹》古曲(西域音乐)暗讽当时宫廷沉迷胡乐而荒废雅乐。最后突发奇想:要是能请来精通音律的蔡邕(东汉"中郎将"),让他躺在会稽的竹林里听笛,该是多美的场景——这里"千亩竹"既是制笛材料,又暗喻文人雅士的高洁品格。

全诗像用笛声当针线,把西域乐器、江南景致、历史典故都缝在一起,表面写音乐之美,内里藏着对文化传承的忧思。最妙的是结尾的竹林想象,让整首诗的意境突然开阔,留下余韵袅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