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十牛六牧图

生生育物类,人道归全仁。
抚养在时须,饥牧渴饮津。
天皇十二头,澹泊化自淳。
代亡用其教,利物不及身。
先哲叹才难,司牧贵得人。
于以托耒耜,食天子万民。
十食才一牧,五子意已勤。
得人一已足,非才■(宀𠮷)弥殷。
所害良匪轻,失力乖常伦。
季世独贵我,及物爱益贫。
尧禹道冥昧,人兽无全群。
孰为忧抚养,此志久埃尘。
石烂夜漫漫,长歌竟谁陈。
犹恐怒特祠,武都客妖氛。
毋使乱义苗,展图鼻酸辛。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幅《十牛六牧图》为引子,通过牛和牧人的关系,隐喻了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1. 理想中的和谐: 开头描绘了一幅理想化的图景:牛群繁衍生息,牧人以仁爱之心照料它们,饥时喂食,渴时饮水。这象征着统治者应该以仁德治理天下,关心百姓疾苦,就像牧人照顾牛群一样。诗中提到的“天皇十二头”可能暗指古代贤君,他们以简朴淡泊的作风感化百姓,社会因此淳朴和谐。

2. 现实的残酷: 然而,现实却与理想相去甚远。诗人感叹“代亡用其教”,意思是后人抛弃了先贤的教诲,统治者只顾自身利益,不顾百姓死活。“十食才一牧,五子意已勤”暗示百姓负担沉重,即使辛勤劳作也难以温饱。而“得人一已足,非才■(宀𠮷)弥殷”则讽刺统治者无能却贪婪,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3. 社会的堕落: 诗人进一步批判社会风气的败坏:“季世独贵我,及物爱益贫”,意思是末世之人自私自利,对他人漠不关心。“尧禹道冥昧,人兽无全群”则用尧舜禹的圣明时代对比当下的黑暗,人兽混杂,道德沦丧。

4. 诗人的悲愤: 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感到无比悲愤。“石烂夜漫漫,长歌竟谁陈”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无奈,就像在漫漫长夜中歌唱,却无人倾听。“犹恐怒特祠,武都客妖氛”借用典故,担心暴政会引发百姓的反抗,社会将陷入更大的混乱。最后,“展图鼻酸辛”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这幅画时的悲痛之情。

总结: 这首诗通过牛和牧人的比喻,深刻揭露了统治者的无能和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人以画抒怀,借古讽今,语言质朴却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0